杏鑫开户-没点文化真读不懂的3首诗,当我解读完,你会恍然大悟,大呼精彩
你的位置:杏鑫开户 > 关于杏鑫 > 没点文化真读不懂的3首诗,当我解读完,你会恍然大悟,大呼精彩
没点文化真读不懂的3首诗,当我解读完,你会恍然大悟,大呼精彩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5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有些诗通俗易懂,例如《画》、《咏鹅》、《静夜思》、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《登鹳雀楼》等,基本小学文化的朋友都能读懂。

还有一些诗或者委婉含蓄,或者用典化用,或者故意隐晦,没点文化还真就读不懂,例如本文中的这3首诗。

但当你用心真把这3首诗读懂了,会拨云见日,诗意顿时溢出满纸。

不信?读完本文便会举双手赞同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3首佳作。

第1首 元朝萨都剌的《纪事》

当年铁马游沙漠,万里归来会二龙。

周氏君臣空守信,汉家兄弟不相容。

祇知奉玺传三让,岂料游魂隔九重。

天上武皇亦洒泪,世间骨肉可相逢。

如果我不解释,你能读懂这首诗吗?能读懂的肯定凤毛麟角,因为这首诗隐藏着一个兄弟争夺皇位、你死我活的史实。

这首诗可以当作历史来读,讲述的是元朝武帝两个儿子元文宗、元明宗为争夺帝位,手足相残的宫廷秘事。

元武宗去世后,1328年9月,元文宗(图卜特穆尔,武宗次子)在元朝首都大都即位,改元天历。1329正月,他的哥哥也就是曾经远走大漠的周王(和实拉,元明宗,武宗长子)不甘示弱,也在和宁以北即位,成为元朝的另一个皇帝,即元明宗。

元文宗一看,一个朝代有两个皇帝可不行,而且和实拉是自己的哥哥,于是他发扬了“高风格”,明确告诉哥哥和实拉,自己不想当皇帝了,多次让和实拉进京,要把皇位传给他,自己当个王爷就很满足了。

他的哥哥元明宗和实拉也是个实在人,就信以为真,高高兴兴地往大都赶,希望能够早日即位,一统天下。

元文宗图卜特穆尔为了表示衷心,亲自出京城往北迎接自己的哥哥。1329年8月4日,元文宗和元明宗兄弟二两人最终在大都附近的王忽察都相会。两人相见甚欢,抱头痛哭,然后元文宗摆酒宴款待哥哥,两人饮酒作乐,给外人感觉兄弟情深,一派祥和的气氛。

但相聚4天后,元明宗和实拉忽然暴崩,死因呢?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
元好问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段史实,元文帝和元明宗两人千里相聚,给外人看来兄弟情深,实则暗藏杀机,亲兄弟也不能相容。他们的父亲如果在天上看到兄弟残杀的这一幕,也会洒泪。兄弟两人死后在地府相逢,如何面对面?真是留给后人无限遐思。

此诗再现了古代帝王手足相残的悲凉故事,揭示了皇室斗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可怕,蕴含对骨肉亲情的深切呼唤。

朋友们,看完我的解读,是不是读懂了这首诗?

第2首 唐朝李商隐的《隋宫》

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

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

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

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?

这首诗比上一首要好懂得多,但经过我的解释,你对此诗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。

“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”

“紫泉”代指长安,“芜城”指的是江都,这句意思是隋朝都城繁华昌盛,富丽堂皇,胜似人间仙境,但隋炀帝杨广仍不满足,他贪恋享受,恣意妄为,想把更多繁华城市作为帝都。

本联突出隋炀帝不务正务,放纵享乐,废弃之心和享乐之态尽出,叙事而不点破,讽刺委婉含蓄。

“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”

“日角”指额角突出,古人以为这是帝王之相,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李渊召见唐俭,唐俭说:“明公日角龙庭,李氏又在图牒,天下属望。”可见这里的“日角”指的是唐高祖李渊。

“锦帆”指隋炀帝乘坐的豪华龙舟,据《开河记》记载,隋炀帝自洛阳迁驾大梁,曾命令造500艘大船,泛江沿淮而下,连绵千里不绝,锦帆过处,香闻百里,奢侈无限。

此联说的是如果不是李渊起兵推翻隋朝,而让杨广继续当皇帝,那他肯定更贪图享受,他的龙舟最终肯定会遍布天涯海角,游山玩水,奢侈无度。

“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”

这联也用典,据《隋书 炀帝纪》记载,隋大业十二年,隋炀帝在上景宫命人收集大量的萤火虫,装了满满好几袋子。夜晚他游山,令人将收集到的萤火虫全部放出,结果萤火之光漫山遍野,巍巍壮观。

“垂杨”就是垂柳,隋炀帝极爱柳树,也很任性,他御赐垂柳姓杨,称之为杨柳。他爱柳到什么地步?他放下皇帝的架子和老百姓一起栽柳树,最终役夫们沿京杭大运河一直栽柳树长达一千三百多里。

而如今呢?“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”,隋炀帝早已化为尘埃,萤火虫再也无人收集,只有低垂的杨柳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,一派衰败和凄凉,借此暗示一个王朝的衰败,满眼凄凉,触目惊心,讽刺得极为辛辣。

“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”,这联最有意思,诙谐、揶揄中饱含辛辣与无情。

据《隋遗录》记载,隋炀帝长期沉湎于酒色,他曾经游吴公宅鸡台,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。

陈后主热情接待杨广,并安排了10多位舞女助兴,她们翩翩起舞,婀娜多姿,其中一位尤其俊美,隋炀帝色迷迷地紧盯着她看,陈后主说:“她就是张丽华”,于是隋炀帝请张丽华舞《玉树后庭花》。

尾联的意思是如果隋炀帝杨广在黄泉之下再次遇到陈后主,同为亡国之君,还好意思再跟陈后主攀谈?还有脸再色迷迷地盯着张丽华,欣赏《玉树后庭花》吗?

委婉而诙谐,辛辣而无情,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。

李商隐这首诗很有深意,讽古喻今,通过隋炀帝这一暴君典型,来告诫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,不要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。

结果呢?不幸被李商隐言中了,大唐最终走入穷途末路,不幸灭亡。

第3首 唐朝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其二

夔府孤城落日斜,每依北斗望京华。

听猿实下三声泪,奉使虚随八月槎。

画省香炉违伏枕,山楼粉堞隐悲笳。

请看石上藤萝月,已映洲前芦荻花。

这首诗是杜甫《秋兴八首》组诗中的第二首,也是很有深意的一首诗。

“夔府孤城落日斜,每依北斗望京华”

安史之乱爆发后,兵荒马乱,国无宁日,杜甫离开成都,飘零到孤城夔州。他坐到城楼上望着落日西斜,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晚上,翘首远望北斗七星和首都长安的方向,满脸愁容。

虽然国破家亡,杜甫身患多种疾病,但他仍旧怀有坚贞不渝的爱国之心,他在剑南,心怀渭北。

“听猿实下三声泪,奉使虚随八月槎”

“听猿实下三声泪”化引了《水经注》中的名句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,蕴含作者四处漂泊的悲凉和对故乡的思念,悲辛满怀,读之令人潸然泪下。

“奉使虚随八月槎”暗含两个典故,一是据晋代张华《博物志》记载,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,有海边的居民每年八月见海边有浮槎往来,有些居民通过浮槎到达了天河。二是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,张骞乘浮槎到达。杜甫以张骞比严武,以乘槎到达天河比喻还朝,拜见皇帝。

此联精彩的是“实”和“虚”两个字,可以细心体会一下。“听猿实下三声泪”中的“实”字说明作者真正悲伤到流泪,情真意切;“奉使虚随八月槎”中的“虚”字,说明作者真的无法还朝,无法归乡了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当时杜甫依附的是好友严挺之的儿子严武,严武是杜甫的“忘年交”,对待杜甫很不错,杜甫本来可以跟随严武一起还朝。但严武任职期间去世,杜甫从此失去了靠山,不仅不能还朝,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失去了!

一个“实”字,一个“虚”字,包含了多少血泪!包含多少无奈啊!

“画省香炉违伏枕,山楼粉堞隐悲笳”

“画省”指的是尚书省,因为尚书省的墙壁上有用胡粉画的图象。“粉堞”指的是古城楼上的垛口,经过了白灰粉刷,见过长城的朋友都能想象到它的样子。

此联意思是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时,因卧病无法到朝中尚书省任职;而如今严武死去,杜甫的官职没了,生活没有着落,只能在这边远的山城城墙上,听着隐隐传来的悲笳之声,怀念着自己在京城皇帝身边任职的日子。

“请看石上藤萝月,已映洲前芦荻花”

这联诗写得很有诗意,寓意时光流传之速,通过和“夔府孤城落日斜”对比,可知杜甫在冰凉的夔州城墙上,从黄昏呆到深夜,独自品味国破家亡之悲。

朋友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诗句间的苍凉之美,冷月照萧索之芦荻花,和作者凄冷的心境交相辉映,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蕴含着无限寄居流离之悲凉,以景代情用得真是精彩。

很精彩的3首诗分享完了,这些诗经过我的解读,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?你最欣赏其中的哪首诗?欢迎朋友们分享高见。